各位moviebugs, let's movie!

星期日, 10月 01, 2006

《柏林阿歷山大廣場》 - 德國人戰敗的傷痛


故事發在1922-1929年, 長達四年的一戰過後第三帝國統治下的德國.

四年的牢獄生活完結了, Franz出獄了. 他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 一步一步的走著, 就在監獄大門打開的一剎那, 外頭傳來不尋常的人車嘈雜聲, Franz馬上蓋著耳朵. 最後他實在忍受不了, 掉頭衝回監獄裡頭. 獄警趕忙攔住他, 並安撫他說:很多剛出獄的人也會不習慣. 其實外頭的生活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只是四年而已! 往後小心一點, 不要再犯下以前的錯誤, 千萬別再回頭......Franz痛苦地踏出獄門, 在街上跌跌碰碰......這就是《柏林阿歷山大廣場》第一集的第一場戲, 而這一集的名字是《懲罰還沒有完》......簡簡單單的一場戲, 那份德國人戰敗後的苦澀深深的打動我.

連續四天十五個小時的觀影經驗的確難得, 更難得的是, 我非常喜歡《柏林阿歷山大廣場》!

法斯賓達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 而如果你喜歡法斯賓達式的 "痛苦" 和場面調度, 那麼《柏林阿歷山大廣場》便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在追字幕和深思法斯賓達詩一般的對白時, 請別忘了留意他出色的燈光和巧妙的鏡頭調度. 尤其有幾場牽涉多人複雜心理關係的場口, 強而有力的場面調度令我不自覺想起他的另一傑作《中國輪盤》.

尾聲的 "法斯賓達:「我夢中的法蘭斯. 比伯哥夫的夢」" 其實是一個變奏, 一個結合了法斯賓達最拿手的 "劇場式演繹" 和 "痛苦" 的變奏. 相信人本善良的Franz, 經歷一連串的貧窮罪惡背叛之後, 竟然被指 "他的善良" 乃一切悲劇的元兇, 那是一個長達兩個小時的指責. 最後, 在一個酷似耶穌出生的地方, Franz被釘在十字架上, 完全不協調的歡樂音樂響起, 背景板出現一個像原子彈引爆後所產生的磨菇煙團, 被抱著的初生兒, 竟然是一個戴著納粹臂章 (貌似希特勒?) 的 "聖嬰"...... "不要再犯下以前的錯誤, 千萬別回頭", 劇首獄警對Franz (德國人) 的訓悔, 似乎是白費心機了. 我看到法斯賓達對國家歷史的反省.

很期待《柏林阿歷山大廣場》dvd的推出, 因為這的確是值得一再欣賞的好戲!

星期三, 4月 05, 2006

30th 香港國際電影節之旅(1) ~ Apr 04, 2006

電影節終於開鑼喇! 未來的兩星期又是 "忙碌" 但又難得的觀影機會了. 很開心, 兩套開幕電影都相當不俗, 我十分喜歡.


《黑社會以和為貴》
個人認為第二集比第一集乾淨俐落. 第一集仍處於 "義" 與 "利" 的兩難之間, 第二集索性將 "仁義" 完全地否定, 實在痛快! 現今社會, 最重要是有 "錢", 有 "權", 有 "背景", 實幹的 "辦事" 人注定永遠成為 "辦事人" 的棋子, 不夠心恨手辣, 休想登上權位.

張家輝重演他在 "大事件" 中的宿命. "大事件" 中實幹的警員連飯盒也沒得吃, 幸好最終也算苦盡甘來; "黑社會以和為貴" 中的義氣殺手淪為過街老鼠, 落得悲哀下場. 能幹的人, 也當向現實妥協, 略為變通一下.

也許有朋友會認為此乃非常錯誤的價值觀, 但現實中, 我深信這才是生存之道.



《伊莎貝拉》
梁洛施比我想像中演得好, 如此骨感的她加上肥如豬的杜汶澤, 很有趣的畫面!

故事很簡單, 人物亦不多, 手法亦算務實, 而兩位主角在尋找小狗 Isabella 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存在, 這些都不是甚麼新鮮的東西, 但電影整體就是配合得非常和諧. 彭浩翔拿手的笑位恰到好處, 配樂也當真應記一功!


晚上聽收音機得知曾特首有到場觀看《依莎貝拉》. 其實他沒有看到《以和為貴》實在是一個大損失. 不知他看到杜 Sir 為他精心度造的一場對白時, 會是會心微笑, 還是欲哭無淚呢? (杜導演在開場時拜托觀眾兩件事, 一是不要盜錄, 二是不要穿結局. 我想尊重導演, 所以詳細內容我不多說, 有興趣的朋友請待上畫時買票欣賞. 以是次觀眾看到片尾部份皆大拍手掌的情況看來, 大家也應該會看得開心的!)

星期日, 3月 05, 2006

30th 香港國際電影節

今年的戲碼比上年弱, 很多電影已有香港發行, 相信不久便會上畫. 雖然這些電影都很吸引, 但由於撞期非常嚴重, 所以我不會選擇在電影節看.

四月要搬屋, 手頭很緊, 但這個月瘋狂的工作令我幾乎發癲, 就當獎勵自己, 開心一下吧. 幾經辛苦, 從原本的42套, 選剩33套:

4/4
黑社會以和為貴
伊沙貝拉

5/4
魔鏡

6/4
天堂失格

7/4
少年夢幻之旅

8/4
靈慾荒原
白鑽石
末路狂媽

9/4
如果愛過
沙丘烈女
亂步地獄

11/4
失妻記
日之丸

12/4
愛斷背

13/4
暗湧
地下觀音

14/4
地獄莊園
隱藏的恐懼

15/4
無醫可靠
性女貞德
鬼伎回憶錄

16/4
46億之戀
九連禱

17/4
魔幻三生
熊人
半熟爸爸

18/4
走火溫黛

30/4
鬼貓凶宅

7/5
地獄

14/5
「美男子佐七公案」之六艷屍
不?的超現實(一)
不?的超現實(二)
東海道四谷怪談


真的非常期待啊!

星期六, 2月 11, 2006

醒神早餐

今早拖著還未睡醒的身體, 出門去做gym. 一出門口, 掃垃圾的清潔嬸嬸對我點頭說 "早晨!". 近日常常 "黑口黑面" 的我, 被她這句普通至極, 但又充滿友善的說話感染了, 連忙回應一句早晨. 神奇的事發生了, 鬱鬱不歡了好一段時間的我, 突然感覺今日會是美好的一天, 心情也頓時舒暢起來, 面上泛起久違了的笑容.

心情開朗, 碰到甚麼事情都是美好的 : 鏡內那穿上運動裝的我似乎又fit了、今天我的體能簡直是"勁"! 健康舞也跳得特別好看、steam房沒有太多師奶在高談闊論, 我可以完全享受和relax、焗完steam再沖個熱水涼, 熱水淋著淋著, 我閉上雙眼, 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 : 松田龍平對著我微笑, 健康舞亞sir讚我靚女......正! 雖然返工時送城巴車尾要遲到, 但因此有時間去超級時場逛逛, 正愁今晚又要捱canteen飯的時侯, 給我看到十蚊一盒, 前兩天才鬧著要吃的糯米飯......

曾經試過不開心時, 經過沙田新城市一間賣puff的舖子, 傳來濃濃的香味. 我貪心地深深吸了一口甜甜的香氣, 突然一股幸福的感覺湧上了心頭. 原來開心就是這麼簡單.

最近和友人討論樂觀與悲觀的問題. 以前我是個悲觀得要命的人, 亦因為這個原因, 我把所有的男朋友嚇走了. 現在並非刻意去快樂, 而是打從心底裡樂觀和知足起來, 所謂 "活得自在, 愛得自在", 這也是現在能和男朋友相處融洽的關鍵. 我很明白經常情緒低落的人的心態, 亦很想與他們分享我這奇妙的 "重生" 經驗, 但願他們能被我的快樂感染, 活得快樂自在.

但友人提到, 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特質, 我們不應意圖去改變他人. 當時心裡確實有點不是味兒, 我只是想身邊的朋友快樂罷了. 但再想想, 這倒是有道理的. 因為最重要的是, 正如以往的我一樣, 其實我是很享受情緒低落這種感覺. 既然享受, 還有甚麼比這個更 "快樂" 呢?

想起電影 "天涯海角" 中最後的一段說話 "其實每個人也可以是魔術師, 生活的每一點滴也可以是魔術" 今早, 清潔嬸嬸成了我的魔術師, 一句早晨便成了魔術. 是愁是喜, 全由自己去詮釋.

真的想謝謝這位嬸嬸, 她為我愉快的一天揭開序幕, 比起麥當奴早晨全餐更美妙.

星期三, 2月 08, 2006

受傷

"受過傷先知道要堅強, 受委屈先會學懂原諒"
可能因為這首歌不好聽, 所以我覺得歌詞很老套, 而且為甚麼 "受委屈" 之後會學懂 "原諒"? 現在親身體驗了, 明白了.


聽聞屬虎的人狗年要小心小人. 我第一個反應是 "唔係掛, 雞年的是非流言已夠多了, 狗年仲要再多!? 我真的招架不住了!"

年尾的一場惡運令我情緒直插谷底. 第一次遭受別人惡意的傷害, 那件事令我傷得連提也不想多提. 不知是我天真還是甚麼, 我從沒有想像過, 原來有些人會刻意地做一些事來害人. 還記得當我看到那些寫有我中文全名, 嚴厲中傷和誣蔑的網上留言時, 激動得全身不受控地發抖. 雖然到現在心情還未能完全平伏, 但總算已有氣力在這裡訴訴苦.

原來現實生活真的有 "丁蟹" 這種人, 明明做錯事, 還可以 "人在做, 天在看" 地大聲責罵人, 從來不檢討, 不覺得自己有 "任何" 犯錯. 看到留言第一個反應是 fight back, 將 "真相" 講出來, 起碼要還自己一個清白嘛! 但冷靜下來後, 覺得留言反擊只會激發她再發癲, 而且, 如果我反駁, 甚至大數她的不是, 那我不是變了另一個她, 在出言傷害別人嗎?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是我看罷《大隻佬》後的其中一項啟發. 我原諒她, 自己默默承受傷害, 雖然不見得積了甚麼福, 但如果我反擊的話, 肯定作了孽.


心裡對她一早已沒有恨, 剩下來的反而是對自己的恨. 向來多咀, 說話不經大腦, 從來不為自己設底牌的我, 今次可謂自作自受! 不, 我還連累到其他人.


有時很無心的一句說話, 一些小行為, 可能已經傷害到人, 作了孽. 而自私一點去想, 防人之心實在不可無, 小小事情也可能俾人捉住, 他朝有人用來中傷你. 這次令我對人失去了信任, 不敢再對人交心, 起碼在公司是如此. 也好, "經一事, 長一智", 不重重跌一交, 又怎會洗心革面, 痛定思痛呢? "少說話, 多做事; 不談私事, 只談工作". 以後在公司要嚴守這條誡命!

星期五, 1月 20, 2006

"世上的另一個我" 真人版

我有位從幻稚園已經同班的老死女同學, 直至上中學, 她讀商科, 我讀理科, 但仍是同一所中學. 後來她high level 成績不理想 (還有 high level 的時代, 暴露了我的年齡), 便到英國繼續升學. 那時我們都對英國有著莫名其妙的情意結, 那是我們一直渴望到的地方. 我當然想一起去讀書, 但心知家裡沒錢, 連在香港讀大學的錢也沒有, 更不用說是到外國留學了.

我們都是懶人一名, 亦可能是我們太好朋友了, 問侯說話從不多講, 就連生日咭也少寄, 只是近年有通email, 但大家的友情是 "心照" 的.

她讀完 master 回港, 入了某銀行工作, 不久就被升遷到新加坡, 甚被器重, 上年還升級成為 regional manager!

她一年也會回港數次渡假, 我們也有約出來見面. 不能否認大家都變了不少 : 讀書時的我最愛蒲, 現在已完全 "從良" 了, 反而她過英國後開始蒲到七彩; 她做的是銀行工作, 而我就從事創作, 大家的話題也少了; 她身居要職, 年交十萬八萬稅, 生活也自然豪華, 而我年交幾百元稅, 經濟一直沒有改善......大家的距離越來越遠, 是很然的事, 不過今年聖誕和她會面後, 發覺即使大家仍然會當對方的伴娘, 但已真真正正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那天約她在銅灣見面, 先陪她去 I.T., 見有四折sale, 二千多元一對的皮鞋, 她買了兩對; 再上她朋友開的樓上皮鞋店, 幾百元一對鞋, 她又一次過買了4對. 難怪 Sex & the City 都將 New York 的時代女性塑造成為鞋痴!

戲肉到了 :

我朋友 : (指著老闆娘朋友的手袋) 咦, 新手袋喎, 幾錢呀?
老闆娘 : 二萬二千二! 香港LV冇返呢條line, 係 LV 的 sales 幫我留的呀!
我朋友 : 我見 xxx 有一個, 佢話 100% real 喎, 我就唔信喇. 佢買開正貨, 好心唔好買假野啦. 我都睇中一個款......

這時我非常慶幸當日我穿的是新買回來價值六百多元的長boot, 戴的是剛從 Vivienne Westwood 半價買回來的正貨飾物, 而不是元朗買一百元一對的爛皮鞋和仿製飾物. 雖說外表不重要, 也不應以 "錢" 取人, 但去到某個場合, 對著某些人的時侯, 這份虛榮感的確能為令挽回一點點的自信和自尊.

二萬二千二一個手袋並不是一個普通OL儲錢買得起的東西啊! 這已非我久債的問題, 即使我從來沒有久債在身, 也負擔不起二萬多元一個手袋!! 時常用 "有錢不等如成功", "各人的人生觀和追求的都不一樣", "我內心富有"......等等說話內安慰自己, 差點就連我自己都相信我是和錢有仇的人, 但在那一刻, 我真正感到汗顏, 感到自卑, 非常的自卑.

在世界的兩個地方, 有兩個同年紀, 感情很好的女孩, 她們出自同一個地方, 為何身價會相差得這麼遠呢?

星期日, 11月 13, 2005

《NaNa》- 對愛情的一種投射



最近瘋狂愛上《NaNa》的一切, 不論是漫畫, 電影, 歌曲, 以至是娜娜的衣著打扮. 我四出搜羅娜娜的服飾, 學她的打扮, 跟同事去她們的 indie band show 觀摩一下, 甚至想學唱 punk! 友人奇怪地問我, 電影真的這麼好看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松田龍平仍然迷人. 至於漫畫, 的確是"幾好看", 但不至於令我瘋狂至此. 我不禁問自己, 究竟是甚麼因素令我如此著迷, 完全沈醉在她們的世界裡呢 (雖然松田龍平的確把我的心完全俘虜了).

年輕真好
第一次看電影版《NaNa》是亞洲電影節期間, 當時覺得電影只是一般, 那些live演唱亦可說是沈悶, 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欠奉, 但故事是有點兒吸引我的. 最初我覺得自己很像奈奈, 戀愛永遠大過天, 而且又煩又粘人; 反而娜娜那種堅強, 有原則和有理想的性格, 正是我渴望自己做到的. 所以我覺得娜娜和蓮的那條感情線是非常好看的 (直到現在我看過漫畫, 劇情一直發展下去, 這段愛情仍然是最好看的), 尤其事隔多年後二人再遇, 蓮一把勁把娜娜拖走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 那種久違了的年青感覺, 那種很有"火"的愛情曾是我擁有過, 到現在仍很懷念的啊! 一把年紀, 這種充滿激情的行為, 即使我願意, 伴侶也不會肯這麼做吧.

成功長篇的講故事手法
就這樣, 從來不看漫畫書的我, 租了《NaNa》的漫畫來看, 怎料一看便不能自拔了. 其實這套漫畫一早已很受歡迎, 如果理性地去分析它吸引人的地方, 我想矢澤愛講故事的手法是一個關鍵. 由故事一開始, 然後再出現在每一個重要時刻, 奈奈像悼念娜娜的旁白已經抓住了觀眾的心, 令觀眾帶著疑惑, 又替她們心急地追下去. 當然, 我迷戀的原因可不是這麼單純, 我分別在奈奈和娜娜兩個性格極端的角色之中, 找到一種同病相憐, 與及對理想現實的一種投射.

佔有慾的源頭 - 害怕寂寞
我想每個讀女校的女孩子也有曾有過les的疑惑 (les=lesbian). 讀書時期曾為此感到過不安, 覺得自己有點不正常, 當然這隨著我交到男朋友之後, 我便可以肯定我是"直"的了. 娜娜和奈奈之間的les的疑惑其實只是頭盤, 我想矢澤愛最想表達的, 是人的佔有慾和人對寂寞的恐懼. 我年輕時曾經也會很想霸佔別人, 害怕朋友/男朋友"另結新歡", 自己從此被丟下了. 一直認為那是因為我的佔有慾太強, 但看過《NaNa》, 我發現原來自己其實是害怕寂寞, 害怕得要死, 不安亦由此而生, 明明大家的關係還是好好的, 但就是感到不安. 我曾經覺得自己的佔有慾強到算是種病態, 所以我羞於告訴人家自己在吃醋. 但在《NaNa》中, 我找到一份雖不至於是認同, 但總算是找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 與此同時, 我看到這種對寂寞的恐懼, 往往就是摧毀一段關係的原兇. 很喜歡蓮不只一次在和娜娜做愛時, 突然有殺死娜娜, 以完全擁有他的念頭, 這令我第一時間想起《感官世界》, 當然蓮對娜娜的愛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 很喜歡, 因為這份愛很有質感, 有血有淚, 若我可以化身娜娜, 也覺得死而無憾.



娜娜 - 代我完成我的夢想
之前說過, 最吸引我的, 就是蓮和娜娜的一段愛情.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 討論著看最近流行甚麼電視劇, 便可推論現今的社會狀況. 筆者以《流星花園》為例, 他說從此劇的受歡迎, 可見現代女性的無奈. 要負起"能撐半邊天"的責任, 又要相夫教子, 女性的壓抑越來越大. 但其實誰不想以自己一個出身卑微, 樣子並不吸引的普通女孩子, 能釣上超級有錢, 英俊不凡, 還要對你死心塌地的富家公子呢!? 姑勿論大家對這樣推論社會現況同意與否, 但在無奈的生活之中, 將自己投射進故事入面, 確實有這麼的一回事.

我年輕時曾經奮不顧身去愛人, 但總換來悲劇收場; 我很羨慕娜娜, 她堅守自己的理想和尊嚴, 放走她心愛的男人, 一個俊朗, 才華洋溢的萬人迷. 雖然兩人沒有見面, 甚至已假設大家已經分了手, 但兩夥心還是緊緊相扣......這麼一個廿來歲的超級俊男, 竟然不變心!? 你說羨慕不羨慕! 廿歲, 被人認定為好玩, 心智還未成熟的年齡, 往東京在即, 大好前途就在眼前, 竟然叫自己的女人為他生孩子; 更絕的是, 娜娜竟然拒絕! 我以前的男人只會叫人墮胎,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結婚. 大家都是廿來歲吧, 對愛情/愛人的想法可以這麼不同, 而女孩子的待遇/遭遇也可以這麼不一樣......如果我真的能做到娜娜這麼堅強, 遇到的是蓮這樣的男人, 我的命運會否也和她一樣呢?

這份愛很有質感, 有血有淚, 若我可以化身娜娜, 也覺得死而無憾.